为什么弃用WordPress并搬离阿里云

总的来说,原因有三:

  1. 主机频繁死机
  2. WordPress 越来越臃肿,不想花更多钱升级服务器
  3. 要备案

半年前开始,部署在阿里云虚拟主机的 WordPress 博客和 awildpetcat.com的留言本,可用性频繁降到0,7月27日这天就有三次挂,短信通知邮件通知,手机电脑就是一通叮铃咣啷。

阿里云独享虚拟主机经济版:

空间:5G CPU:单核 内存:1G 带宽:1Mbps MySQL:500MB

2016年5月刚把网站从万网搬到阿里云之初,用起来感觉很好,可好景不长。之前操作换过一次主机机房,仍然出现这问题。

这锅也不能阿里云一个人背,Wordpress 功能越来越臃肿也是原因。最近 WordPress 更新的新版编辑器给我的体验还挺好,我另外安装插件Akismet Anti-Spam, Jetpack, WP Super Cache,也足够满足博客的需要。还有种类繁多的主题,可以实时预览和安装。那么臃肿也是这么多好玩、强大功能的代价吧。但是仔细想我对博客的需求,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。

最后一个原因是上个月,我备案所属辖区片儿警给我打电话,让又重新注册备案一个什么编号。这些鬼 big brother 真的很烦人,很烦人!

现在 Github Pages, Netlify 等服务免费又方便,纯静态也能满足需要,与其买每年298元的阿里云,还不如搬家咯,准备在 Hexo 和 Gatsby 之中选一个迁移走。

WordPress 迁移

考察了 gatsby-source-wordpress 插件后,觉得太麻烦,准备用 WordPress 插件 WP2Static 将全站导出为静态文件,然后融合到新站中,同时域名也可以保持不变。

自豪的使用 WordPress 最后一篇了,我们新站见。

通过SSH开闭Merlin路由远程管理页

我的路由器是Asus RT-AC68U,固件版本Merlin 380.69_2-X7.8

相比密码,通过SSH key远程登陆更为安全。有时为方便操作需要远程访问路由Web界面,但将路由设置界面暴露到公网也加大了安全风险,所以我的做法是SSH连接一直开放,需要远程访问Web界面时,通过SSH打开,用完后立刻关闭。 继续阅读“通过SSH开闭Merlin路由远程管理页”

【新闻源监控系统】具备了自然语言处理特性

新闻源监控系统】发布了0.3.1版本,作为技术探索性项目,本次更新在0.2.0的基础上,增加如下新特性:

  • 爬虫与 API 部署到 docker 容器中
  • 系统具有了人工智能 NLP 特性,包括关键字提取、新闻分类、情感评价。模型都采用 NLP 工具现成的,在情感评价和新闻分类上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。
  • 关键字提取使用 HanLP
  • 新闻分类使用 THUCTC
  • 情感评价使用 SnowNLP
  • 移植爬虫到 python scrapy 框架下

顺着新闻分类的开发,看了一下朴素贝叶斯算法,不过还需要先复习复习线性代数。

文章《我是如何用机器学习技术帮助 HR 省时间的》中,提到的三种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算法: TextGrocery,fastText,Naive Bayes都值得一一细看一下。

【新闻源监控系统】——一位网络新闻编辑的Web全栈开发实践

在大楚网做新闻编辑的时候,我一直梦寐以求有个工具,让新闻监控和部分转载工作自动化,这样我就能更优雅的编辑标题和写Tips了,所以我开始尝试做这么个工具。

新闻源监控系统(Auto News System)

项目名暂定——新闻源监控系统(Auto News System)

现在还只是个雏形,已实现监控、记录、查询【湖报系】【长报系】【大楚网】的新闻更新。

送给所有在编辑岗位辛勤工作的编辑们。


现状

当前监控爬虫运行在自己的电脑上,偶尔会离线,应用界面右下角有标示当前监控服务器在线、离线状态。

Bug与需求请在文末留言,我会尽快反馈、处理。


动机

加过一个群,名叫”苦逼的网编停不下来”的群,是6年前我在一房产网站做编辑的时候,群里都是全国各地站点的编辑们。大家在群里讨论工作、发闹骚,最热闹时每天群里会有上千条消息。

断断续续做记者、编辑约6年时间,觉得网络编辑还算件有乐趣的工作。每天早上打开电脑,从各处搜集信息,然后筛选、编辑、归类、比较、分析、排序、制作封面配图、发布,最后得到有序的新闻条目、房产行业信息和漂亮的页面,心里有大大的满足感。

但编辑中有大量枯燥重复的工作,汇总零散信息、人工值守新闻更新、复制粘贴。3年前有过用自动采集方案来代替的想法,简单弄过一段时间”按键精灵””火车头采集”,但技术实力不过关,实际工作中并没起到什么作用。

现在虽然不做编辑工作,但作为一个 Code for a Better World 的 Web Developer,我觉得这会是一项有意义、有挑战的工作。

计算机简直是做这些辛苦工作的最佳”人选”,所以可爱的小编们就能解放生产力,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思考、学习、设计、撰写等方面,将编辑工作更提高一个层次。

“苦逼的小编”也可以停下来,有更多时间优雅的喝咖啡。感觉生活都变更美好了呢:)


实践意义及技术实现

2000年接触Web页结缘Javascript,到如今NPM成为世界上最大包管理器NPMNodeJS的软件包管理器),让我发现,我能利用现有能力去解决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,顺便收获一些现在没有的能力。

当前的技术实现包含:

未来开发自动新闻分类的时候,还能接触些中文自然语言处理

本站主机与域名迁移到aliyun

之前的香港主机每天狂掉线,大陆几乎无法访问,于是再次折腾将域名注册和主机都换到阿里云上,再加cdn基本大陆东北、东南、华中都能访问了,后面好让我来分享下作为前端开发工程师的经验。

现在的wordpress多媒体文件处理已经足够好,就把nextgen gallery插件给移除掉,为解决图片的引用,在数据库里弄了近1天,仍有部分图片没有修复对应上。

小试用Adobe Edge Reflow制作“响应式”web页

预览页面:寻访襄阳十八怪-大楚襄阳-“襄”知道吗-第1集

很久没有折腾web设计相关的事情,前段时间因为工作上有个不错的想法,我决定尝试下“响应式web设计”。说下我碰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,也许对有兴趣的人会有用。我制作的成品看起来不太美观,只是尝试下相应式web设计的方法,让思维与时俱进吧。

什么是响应式web设计

responsive-web-design
响应式web设计,使网站在多种浏览设备上阅读和导航,同时减少缩放、平移和滚动

响应式web设计,引用下Wiki百科的解释:英文是Responsive Web Design(通常缩写为RWD),又称为自适应网页设计、响应式网页设计。 是一种网页设计的技术做法,该设计可使网站在多种浏览设备(从桌面电脑显示器到移动电话或其他流动产品装置)上阅读和导航,同时减少缩放、平移和滚动,完整说明请见Wiki百科页面

为什么做这个尝试

互联网消费向移动端转移,这是个顺应趋势的有益尝试。另外我想实现通过多种多媒体手段,包括图片、影片、声音、动画、文字、交互、设计来“讲故事”,用前段时间很时髦的词,也可是说是“全媒体”尝试。

网络媒体是利用所有这些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媒介了,何不利用好这一优势。

我所在的单位有个说法叫“H5”,有好的内容需要包装,除了会为电脑端制作页面,另外为移动端制作个页面,也就是做个“H5”。

通过多种多媒体方式,用响应式web设计呈现,以达到在不同终端,风格相似、完整、清晰的呈现内容,这样做真是太棒了!

关于“大楚襄阳-襄知道吗”栏目

人力三轮车倒着踩-襄阳十八怪
人力三轮车倒着踩-襄阳十八怪

“襄知道吗”这个栏目名字是同事的主意,第一期内容选题是“襄阳十八怪”,是襄阳一对师生合作撰写的关于襄阳历史、民俗的打油诗,其中的“人力三轮倒着踩”真经典,让我想起来我小时候爸爸出差带我去襄阳,看师傅踩稀奇的三轮车,最后还讲方言“带一个袜子还加一块欠”。

这个有趣的选题也符合我想要的有趣又智慧,而且作者的这一番用心让我觉得很佩服。

心得

下面开始正题。

Adobe Edge Reflow是免费软件,现在是预览版,官方页请点此

在使用软件前我找到这些参考资料

我的页面是为电脑端呈现为主,同时适配移动端,所以我选择使用最大媒体查询,而后选定3种媒体查询尺寸:960px、768px、480px,分别对应典型的电脑端、平板电脑、智能手机,当然还有一个default默认。

媒体查询尺寸

设计当中,从默认尺寸开始,然后逐个往小尺寸进行,在编辑更小尺寸的时,根据需要覆盖页面元素的定位与尺寸,这样才不易混乱。

在我的工作流程中,先在Photoshop中画出线框图,然后导出图片到Edge Reflow中编辑。Edge Reflow配合Photoshop互连,可以方便的导入智能对象、形状、图层等,我在试用中没能连接上,可能是我的Edge Reflow版本不对。我使用PS当中的“生成”功能,为频繁修改、导出单独图片元素增加不少效率。

PSCC中的生成功能

Edge Reflow更多起到的是一个设计页面框架(框架层)的作用,同时做一些粗略的样式编辑(表现层,详情见用户体验要素),因为这两项工作在Edge Reflow中进行的好处就是,完全的“所见即所得”。之后再将生成的HTML与CSS放到Dreamweaver中添加视频、设置字体样式等。

调试中我使用Chrome浏览器,模拟测试不同移动设备的呈现效果,最后再放到手机上测试。

在Chrome中调试移动端页面

最后

电脑端生产内容-移动端消费内容,相比于电脑端生产-电脑端消费来说,千差万别的终端设备,给web前端设计人员带来调试方面更大的挑战,Adobe提供Edge Inspect来方便在移动终端调试页面。但看我做的这个试验品,感觉很失败。在这公司呆久了,线框图提笔一画,就是Banner+区块罗列的模式,思维都固化咯,感觉很失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