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仔动画愚人节项目1——建模、绑定与动画测试

主意的由来

离开家,留了一台旧电脑给我爸妈用,爸妈老说一打开全是英文和好多东西,不知道点哪里。教了好几遍啊,把他们不会用到的软件图标全部删掉,还是照样抱怨不知道该看哪里,我父母对电脑这种东西还是存在很大认知的鸿沟了。

有次我回家带了一对QQ布偶,妈妈把它放在电视机上了,后来偶然有次妈妈说:“一开电脑,咦!看到屏幕上有和那布偶QQ一样的图像,一点进去就打开QQ了”,这真是让我意外的惊喜。

后来在单位,和同事去仓库拿东西,看到满是QQ布偶的仓库,我马上蹦出来“Q仔之家”和用QQ布偶角色来制作动画短片的主意。即时通讯软件QQ也算是拉近了人们的距离,腾讯的QQ企鹅形象也是如此可爱,把他做成动画,通过故事也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

围绕QQ角色想了3个故事,就先做个愚人节玩笑作为第一个尝试,很严肃的开一个愚人节玩笑!

用123D Catch辅助建模

用Autodesk的123D Catch,导入照片生成模型来作为建模参考,弥补了我糟糕的建模技术。将参考模型放到Mudbox与Maya中稍作清理,就能直接使用了。

123D Catch还有移动端的应用,可以直接拍照上传到Autodesk的服务器计算生成模型,超好玩^_^。

使用123D Catch,通过一组照片创建QQ模型参考
使用123D Catch,通过一组照片创建QQ模型参考

设置骨骼与动画绑定

创建骨骼、设定FK/IK系统太复杂,直接使用Advanced Skeleton脚本来帮我创建,对于像QQ布偶这样的拟人形象,直接用人类的骨骼再加上一个小尾巴就可以完成。

QQ角色的面部表情系统的创建,由于没有找到可供直接套用的例子,自己摸索着创建花了很多时间。在3D动画中创建2D风格的眼睛,我使用Blendshape+驱动关键帧创建上/下眼皮,然后用纹理投射创建眼睛中的图案。对于这个角色,几乎所有的表情都需要通过眼睛来表现

(眼睛表情测试)

动画测试

之后将开始渲染与合成测试

……

小试用Adobe Edge Reflow制作“响应式”web页

预览页面:寻访襄阳十八怪-大楚襄阳-“襄”知道吗-第1集

很久没有折腾web设计相关的事情,前段时间因为工作上有个不错的想法,我决定尝试下“响应式web设计”。说下我碰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,也许对有兴趣的人会有用。我制作的成品看起来不太美观,只是尝试下相应式web设计的方法,让思维与时俱进吧。

什么是响应式web设计

responsive-web-design
响应式web设计,使网站在多种浏览设备上阅读和导航,同时减少缩放、平移和滚动

响应式web设计,引用下Wiki百科的解释:英文是Responsive Web Design(通常缩写为RWD),又称为自适应网页设计、响应式网页设计。 是一种网页设计的技术做法,该设计可使网站在多种浏览设备(从桌面电脑显示器到移动电话或其他流动产品装置)上阅读和导航,同时减少缩放、平移和滚动,完整说明请见Wiki百科页面

为什么做这个尝试

互联网消费向移动端转移,这是个顺应趋势的有益尝试。另外我想实现通过多种多媒体手段,包括图片、影片、声音、动画、文字、交互、设计来“讲故事”,用前段时间很时髦的词,也可是说是“全媒体”尝试。

网络媒体是利用所有这些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媒介了,何不利用好这一优势。

我所在的单位有个说法叫“H5”,有好的内容需要包装,除了会为电脑端制作页面,另外为移动端制作个页面,也就是做个“H5”。

通过多种多媒体方式,用响应式web设计呈现,以达到在不同终端,风格相似、完整、清晰的呈现内容,这样做真是太棒了!

关于“大楚襄阳-襄知道吗”栏目

人力三轮车倒着踩-襄阳十八怪
人力三轮车倒着踩-襄阳十八怪

“襄知道吗”这个栏目名字是同事的主意,第一期内容选题是“襄阳十八怪”,是襄阳一对师生合作撰写的关于襄阳历史、民俗的打油诗,其中的“人力三轮倒着踩”真经典,让我想起来我小时候爸爸出差带我去襄阳,看师傅踩稀奇的三轮车,最后还讲方言“带一个袜子还加一块欠”。

这个有趣的选题也符合我想要的有趣又智慧,而且作者的这一番用心让我觉得很佩服。

心得

下面开始正题。

Adobe Edge Reflow是免费软件,现在是预览版,官方页请点此

在使用软件前我找到这些参考资料

我的页面是为电脑端呈现为主,同时适配移动端,所以我选择使用最大媒体查询,而后选定3种媒体查询尺寸:960px、768px、480px,分别对应典型的电脑端、平板电脑、智能手机,当然还有一个default默认。

媒体查询尺寸

设计当中,从默认尺寸开始,然后逐个往小尺寸进行,在编辑更小尺寸的时,根据需要覆盖页面元素的定位与尺寸,这样才不易混乱。

在我的工作流程中,先在Photoshop中画出线框图,然后导出图片到Edge Reflow中编辑。Edge Reflow配合Photoshop互连,可以方便的导入智能对象、形状、图层等,我在试用中没能连接上,可能是我的Edge Reflow版本不对。我使用PS当中的“生成”功能,为频繁修改、导出单独图片元素增加不少效率。

PSCC中的生成功能

Edge Reflow更多起到的是一个设计页面框架(框架层)的作用,同时做一些粗略的样式编辑(表现层,详情见用户体验要素),因为这两项工作在Edge Reflow中进行的好处就是,完全的“所见即所得”。之后再将生成的HTML与CSS放到Dreamweaver中添加视频、设置字体样式等。

调试中我使用Chrome浏览器,模拟测试不同移动设备的呈现效果,最后再放到手机上测试。

在Chrome中调试移动端页面

最后

电脑端生产内容-移动端消费内容,相比于电脑端生产-电脑端消费来说,千差万别的终端设备,给web前端设计人员带来调试方面更大的挑战,Adobe提供Edge Inspect来方便在移动终端调试页面。但看我做的这个试验品,感觉很失败。在这公司呆久了,线框图提笔一画,就是Banner+区块罗列的模式,思维都固化咯,感觉很失败。

赠朋友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一书与信件

第三次将《少有人走的路》这本书送给身边的朋友,这是一封随书一起送给朋友的信。

有个朋友在自我介绍上写,请不要与本人讨论以下三个问题:金钱是不是万能的?爱是什么?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?这也是我让我苦恼,常常思考却未有结果的问题。

若这本《少有人走的路》能让你思考下这些问题,那就太好了。“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”——苏格拉底,若是这样,我猜这三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想吧。

你总是喜欢有人陪伴、喜欢热闹、难以平静,十分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、容易受别人的影响,对于帮助和依赖别人难以把握尺度,爱用借口来对付我……这样的你,让我又爱又恨。

相比于这一版的封面,我更喜欢2007版的朴实无华。封面上鲜红色纸条(我把它夹在书内了)写上一些明星、成功人士、公众人物的名字,以此来推荐本书的意义,却让这本“出自上帝的手”的书沾上了一些烂俗的味道。每个人都有不同阶段,不同标准的成功,但在这个浮躁、拜金、价值观混乱,理想信仰缺失的环境下,我们难以倾听内心的声音、迷失自己,浪费了宝贵的青春……每天凝视着你,也能提醒到我自己。

愿你能找到自己的目标,并在成就目标中充实、快乐、成功、幸福!

爱你的 陈柏林♥
2014年11月21日